黃泥涌北帝出巡

28/3/2009 (農曆三月初二)- 天陰

位於跑馬地的黃泥涌,雖已變成鬧市住宅區,但當地的街坊仍保持著菩薩巡街的活動。由於北帝和譚公皆為當地主要神衹,因此便一年是譚公誕巡街,另一年是北帝誕巡街,交替進行。去年看了譚公誕的神衹出巡,可惜遺漏了出巡後的請神至戲台神壇的過程,因此今年趁著北帝誕,再參與神衹出巡,補回請神一段。

黃泥涌村是香港島較具歷史的村落,在明萬曆年間粵大記的香港地圖中已見其名,並與香港村同列為康熙新安縣志中的第五都村落。可惜隨著社會發展,昔日農田已成馬場,村落亦已完全消失,變成住宅樓房,難尋農村味道,只剩下建於1901年的譚公北帝廟。據華人廟宇委員會網頁介紹,「舊譚公廟原位於近養和醫院山坡上,後因市區發展而拆卸。位於藍塘道的新廟建於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集資者皆為居於黃泥涌區的客籍人士」。廟門前有光緒廿七年的銅鐘,足證建廟年份,而鐘上已顯示玄天上帝和譚宮仙聖名字,可見當時已同祀兩位神衹。而每年北帝誕或譚公誕(每年交替進行)的賀誕活動,成為當地街坊對昔日生活的一點延續保留。

神衹出巡的活動,大致和去年譚公誕一樣,也是中午十二時出發,路線亦相同,過程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者可從相片中猜猜所經地點吧。

神衹出巡後,大會便將代表北帝和譚公的神位牌,迎至新月公園內的神功戲戲台前的臨時神壇,接受信眾供奉並兼讓神衹欣賞一連三天的神功戲。除了神衹出巡和神功戲外,賀誕活動還有同日下午的流水席神功飯,和正誕日的賀誕拜神和酒樓晚宴。從展出的活動照片中,看來還有入廟做例戲,可惜今年無緣一看了。

黃泥涌村位於河涌畔,並不算鄰近海岸,但所供奉的北帝和譚公,若連同天后,皆為水神。和譚公相比,北帝神位應該較高,信仰歷史亦應較悠久(佛山祖廟是建於北宋的),但在黃泥涌這廟,除了建廟銅鐘和初期的碑記,將兩位神衹並提外,後期的幾次重修碑記中,似乎只視其為譚公廟,而在2006年的碑記更稱之為譚公天后廟,看來近年北帝受重視程度,已較為減退。回想黃泥涌村早於明朝已存在,而現廟為客籍人士建於光緒年間,那麼之前會否另有其他廟宇,而原先居民所拜祭的又會否是北帝,或是其他神衹,倒值得探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