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校搜影

新界鄉村,雖然不少已隨時代而發展,但仍保著部份傳統,除了古老村居和宗祠廟宇外,還有幾乎每條鄉村都有的學校。這些鄉村學校,幾乎全已結束荒廢,但著實為昔日村童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服務。回顧歷史,1920年代,在地方人士推動及政府資助下,一些私塾或宗族書室隨著社會和教育政策演變而作出變革,開始改稱「學校」,可說是鄉村學校的開展時期。二次大戰後,隨著人口增加,教育需求越來越大,政府於是鼓勵村民及地方人士興辦小學,並提供津貼,鄉村學校蓬勃發展,於1950-70年代可算是全盛期,鄉村學校超過三百間。到了1970年代,新界新市鎮迅速發展,鄉村都市化,規模較小的鄉村學校漸被合併為較大型的中心小學,鄉村學校逐漸淡出提供教育的角色,到了二十一世紀,大部份鄉村學校已結束,除了少數的校舍被活化作其他用途外,其餘大部份都被荒廢,漸被大自然吞噬了。

鄉村學校校舍簡陋,多為平房式建築。老師一般受過師範訓練,課程包括中文、英文、算術、農村常識、社會、健康教育等。因學生人數較少,於是採取複式教學,即不同級別學生編在同一課室,由一位老師任教其中一級同學上課時,其餘同學則自修做功課,因此上課時間比正常上課的學生少了一半以上。校舍雖簡陋,但由於鄰近大自然,為村童提供純樸和優良的學習環境。此處搜集曾於1950-60年代為教育作出供獻的各地區鄉村學校,作為致敬。

(資料相片繼續搜集中,部份未經嚴謹考證,只可作參考,如有補充或糾正,不妨電郵給我們。)

大埔

西貢坑口

北區

元朗

 

屯門

大嶼山

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