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土地誕

14/2/2009 (農曆正月二十日)- 天陰

昔日皇權政府,希望透過對土地神衹的祭祀活動,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及和睦相處的村落組織,故此奉祀土地為地方上的大事。時至今日的香港大都會,在不少鄉村社區,仍保持著拜祭土地社壇的傳統,而在正月二十日的土地誕,部份地方更有慶祝活動。繼去年看過上水金錢村的賀誕抽炮活動,今年繼續探索這個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民俗活動,分別到大澳看花炮會賀誕和上水圍大元村的「打金豬頭」習俗。

大澳土地誕

去年是在土地誕翌日才到大澳,場面較冷清,今年趁周末去參與正誕日的活動,感受那份熱鬧。戲棚、花炮會棚和臨時神壇,設在太平街福德宮附近,但所有花炮會和信眾都是選擇到細小的福德宮進香拜神賀誕。這兒雖有幾十個花炮會(按登記簿上紀錄,編號至第五十九炮,但似乎並非全都有來還炮),但都是各自來賀誕,沒有抽炮活動,各自付上炮金(大都是五十元,但亦有少數是二百元的),為炮膽換上簇新紅紙。炮會規模大小不一,由幾人至幾十人都有,但主要都是在早上十一時至中午一段時間,到來賀誕的,相信是方便午宴的安排。部份炮會更帶來大型花炮及醒獅來賀,並即時在廟內問杯,以決定那戶人家於今年負責供奉炮膽神像,為活動增添氣氛。參看個別炮會的進支表,賀誕經費近十萬元,可見成員對這賀誕活動的重視,亦算是一年一度聯誼團聚的機會。

福德宮內供奉的是一塊石頭,而花炮會的神像,卻各有造型,但主要都是慈祥老伯的形象,畢竟土地的神格雖不高,但卻是大眾心目中最親近的神衹。

上水圍大元村

按《野外動向》第三十九期中周樹佳先生的文章介紹,方知除了一般拜神賀誕活動外,在上水圍的大元村,還有一個「打金豬頭」的獨特習俗,而這篇文章,亦被張貼在明德堂內。有興趣者,不妨細讀,從而瞭解這活動的細節。

簡單而言,男性村民早上到社壇拜神後,便到祠堂分燒肉,然後在黃昏四時半至六時許,到社壇擲杯,連得勝杯多者勝,而獎品為燒豬頭、千元利是、周大福金牛(當年生肖的金像)、和一幅布。這幅布的由來,請參閱那篇文章吧。參與者約有三、四十人,主要是較年青的,亦有不少兒童,反而長者較少,大家都以輕鬆心情,以遊戲形式,來進行這活動。今年得勝者連擲五個勝杯,相比過去最高紀錄的超過十個勝杯,仍有一段距離啊。

昔日活動,更有樂師現場奏樂,現在則從簡,以錄音帶播出喜慶音樂,為活動增添氣氛。以前還有邀請歌手(俗稱鹹水妹)來表演,並即場對唱,發揮急才,現在只能透過村中長者,作示範表演,有興趣者可聽聽「歌唱片段」,從而緬懷昔日的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