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遊上水塱原

26/11/2006 - 天晴

只得小半天的閒暇,趕不及往山野走,只好到上水,短遊圍村,參觀廖氏宗祠的廖萬石堂,再經松柏朗入塱原,看看這片有趣的菜田濕原。

由上水火車站出發,按指示牌往廖萬石堂方向,沿大街一直走,便會來到巡撫街。這條為紀念昔日王來任巡撫為香港爭取復界出力的街道,雖仍保留傳統名稱,但全條街都已變得很現代化,找尋不到半絲的古舊味道。繼續往前走,穿越行人隧道,來到廖氏聚居的上水圍。入村不久便是重修了的明德堂和應龍家塾兩所祠堂,分別屬於應龍和應鳳的廖氏兩大分支。祠堂就在村內的馬路旁,感覺有點擠逼。可惜應龍家塾為即將舉行的聯合國亞太區文物古跡保護獎慶祝獲獎儀式作準備,大門深鎖,只能到明德堂參觀,欣賞牆頭上細訴歷史故事的有趣雕塑。

離開兩所祠堂,繼續沿村內馬路走至廖萬石堂。這所已有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的建築,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客家宗祠之一,代表了上水廖氏的顯赫勢力,亦是他們每年春祭舉行的地方。這所祠堂之得名,據說是由於幾位先祖並列高官,共得俸祿一萬石,為表彰顯,特將宗祠稱為廖萬石堂。由於是法定古蹟,因此有職員當值,但反而一個遊客也沒有。看來政府花了金錢時間去保留和維修這些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築,卻沒有得到甚麼正面欣賞,反而在天星碼頭一役上輸得徹徹底底,真是有點諷刺。祠堂內供奉了歷代祖先,沒有甚麼特別,反而被放置在一旁的古老滅火水車,來得更有味道。離開廖萬石堂,續走至圍內村。由於圍村內屬私人地方,不敢亂闖,只能欣賞「龍騰鳳水,虎嘯鰲山」這對甚有氣勢的圍門旁對聯。

離開圍內村,沿車路走出上水圍,接回大路,跨過高速公路的天橋,經松柏朗直走塱原。這大片濕地農田,因計劃興建鐵路所引起的一陣保育風波而為人認識。經過一群熱心人士的努力,鐵路計劃已作出改變,使這片濕地得以保存。保育初步成功,但因此而增加的鐵路建造費,自然難免要由社會承擔,這類經濟效益和保護環境的衝突,實在是我們值得仔細思量衡量,畢竟每件事都有其代價,必須對此十分清楚,千萬不要「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沿鄉舍間的村徑,步進這片農田,看見仍有村民在勤勞地翻土種菜,實在是難得。走在阡陌上,偶爾看見一些候鳥在田野間飛翔,為這片被譽為「雀鳥天堂」的地方來個配襯,亦因此吸引了不少愛鳥人士來觀賞。不過相比米埔或南涌一帶,雀鳥數量又覺得沒有那麼多,看來好此道者自會找出其吸引之處。

由於時間有限,沒有走遍這片濕地,只能匆匆遊賞一段。不過途上遇到的村民,倒不太友善好客,仿彿不想外人闖進他們的世界,這個跟新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難免令人感覺略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