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澳擒象獅

21/3/2004 - 多雲,間中有陽光

根據已故行山前輩「陳伯」的介紹,大嶼山的大澳周圍有象、獅、虎三山守護,很是有趣。見已有好一陣子沒有到過大澳,於是決定去走一走。由於時間有限,決定放棄虎山,直接由大澳的嶼北界碑上象山,續闖獅山俯瞰棚屋,欣賞大澳全景。最後下降接走鹿湖延慶寺,以大風坳為終點。

由東涌轉巴士入大澳,車程也頗長。到達大澳總站,立即步入大街,經過兩旁擺買地道小食和手信的攤檔,便來到過河的小橋。很多年前的人力橫水渡,已成為歷史了。站在橋上,反可細看兩旁的棚屋和穿梭水道的小艇,領會一下這水鄉風情。過橋往右走,經過關帝廟,沿河邊走,就來到新基大橋了。過橋途中,發現漁民所腌晒的鹹蛋黃和鹹魚。配合棚屋作背景,一幅照片,已道出漁港風味,看來這兒還保留著一點點的鄉土情懷。過橋後往左走,穿過一道棚屋間的長廊,又是一番風味。不少屋主看來也很懂得享受,把小小棚屋設計和裝飾得頭頭是道,和那些傳統得來帶點簡陋的鄰舍相比,相映成趣。一單車一木凳,皆可玩味。如有時間,定可消磨大半天,可惜我們還要上山,只好匆匆而過。

穿過棚屋群,沿著海邊走,很快便看見寶珠潭畔的楊侯古廟。聽說這侯王就是要守護著這寶珠,免被兩旁的獅虎所奪。續往前走不遠,便看見山上的墳場。來到「山路危險」的警告牌,便可踏上路旁的石級上山,亦開始這象山獅山之旅。初段十分易走,可輕鬆走至『嶼北界碑』。這四方形尖頂的石碑,是一九零二年由英國海軍所樹立的,標誌著當年英國租借香港的地界,可說是歷史的見證。離開石碑,便循著明顯的山徑往山上走。路不算難走,但沿途一直往上行,也頗費勁。走走停停,正好欣賞大澳風光,居高臨下,又是另一番味道。

續往上走,經過獵豹石,見牠昂首觀海,很是威風,絕無失色於背後的象獅猛獸。轉眼間便到山坡平坦處,可走得更輕鬆。回望山下片片漁塘,更覺有趣,果然不枉辛苦上山的一段。稍事休息,繼續前進,走在平緩的草坡,加上兩旁山坡岩石遍布,仿如高原散步,很有大自然的韻味。走過一段草原,繼續往山上走。約走半小時,便登上山頭,象山山頂就在不遠處,而那大象的形態已展現在眼前。沿著山脊直往山頂走,約十分鐘,便來到山頂的標高柱了。

這兒視野廣闊,正合大休。可惜天氣欠佳,遠處的大佛只能依稀見到。而祂背後的鳳凰,已躲在雲霧中了。山下海邊是深屈,可由象山直降而至,但我們選擇另一方往獅山進發。先下降至山坡,只見前路丘陵起伏,山徑盤繞,走在其中,更有回歸大自然之感。途中一段山坡被山火洗禮,使路徑若隱若現。幸好獅山山頂就在眼前,而山坡也算平緩,於是不理會那條是路,直往山頂走。站立在獅山山頂,又可俯瞰棚屋,欣賞大澳全景,真是令人感到一股大地在我腳下的豪邁情懷。

欣賞過後,開始下山。由於山路已被山火燒得無影無蹤,只好望著對山的山徑,橫闖而去。山坡不算斜,沒有路徑也不成問題。接上山徑,再跨過乾了的澗道,很快便接上下山的山徑。此路直往引水道走,在接近車路前,接走石屎小徑,往鹿湖延慶寺進發。經過青蓮寺,便可看見那古舊的延慶寺入口。走上石級,便是寺的正門。順道入內參看一會,見那大雄寶殿,法輪常轉,也感壯嚴。離開寺院,便沿著車路往上走,右邊是那觀音靈會群山。邊賞山景邊走路,很快便來到深屈道,再前走,經過昂平道的交匯處,便來到大風坳的車站。

今次這段旅程,由大澳登山,到延慶寺,竟未有遇上其它行友。相信定因為此段山徑在郊區地圖沒有表示出來,令很多人忽略了。但沿途風景不俗,單是俯瞰大澳這景色,已很值一遊。加上春天時份,沿途可見不少盛開的小花,實在是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