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西遊

13/11/2011 - 天晴,有煙霞

香港有好幾座雞公山,其中之一在大嶼西岸,較為少人登遊,今天來走一趟。從大澳走至二澳,從村旁覓路登雞公山,踏脊走大嶼極西山嶺,然後下降根頭坳接鳳凰徑,出煎魚灣尋象鼻崖和普濟禪院石聯。之後走至分流,嘗尋「分流頹垣」不果,只好探探石圓環、雞翼角炮台、和荒廢洪聖古廟等古蹟,最後沿漫長引水道步出石壁。

早上的大澳,遊人尚未至,在優美雲彩襯托著的象獅虎鳳群山包圍下,顯得悠閒迷人。步過紅樹林旁的長橋,踏上鳳凰徑,經過番鬼塘村,直走二澳。翻過山坳,繞過牙鷹角,已可看到對岸的雞公山。平日在山腳走過好幾次,倒沒有想過登山一遊,皆因郊遊地圖上沒有標示山徑之故。下走至海邊,過了海神古廟,便來到二澳村前的長橋。

過橋後轉左入樹林間小徑,走至右方的一所大屋。在此離開主徑,繞大屋穿出屋旁的小徑,稍往前走,踏小橋過溪,沿海邊續走一段,便開始上山。由於沿途皆有布帶標記,故也不難覓路。初段山徑略為崎嶇,但穿出叢林後,便可回望山下的海邊長橋,邊看景邊上走,也不覺困難。走至半山,一株松樹獨立山坡上,頗有迎客的味道。過了松樹,踏山坡繼續一直上走,便來到山脊的測量柱。在此可俯瞰二澳海灣景色,並可欣賞灣外港境以西的大海,景觀不俗。

由此沿山脊繼續走,經過較平緩山頭,地上有著石砌圓環,未知是往昔的遺跡還是遊人的制作了。翻過山頭,便可看到前方的雞公山山頂。此山雖不高,但山形倒也有點氣勢。下走山坳後,便可直登山頂,由二澳村登頂也不需一小時。連同西貢雞公山、錦田雞公嶺和吉澳雞公嶺,終於可以登臨這個同樣以雞公為名的山嶺了。在山頂稍作休息,便下走至較平緩的山野,邊踏脊而走,邊俯瞰山下二澳一帶的長長翠綠田野,可惜今天煙霞頗大,否則景致更佳。其中部份地帶,應為鳳凰徑所經之途,明顯經過清理,未知有何計劃呢。

續往前走,港境西極的雞翼角小島已展現在綿延的山野之後。踏山坡而下,至山嶺分岔處,便隨布帶往左走,踏山坡直下走至根頭坳,接上鳳凰徑。之後踏石砌小徑走至煎魚灣,步出沙灘,回走山岬。走至連接雞翼角的沙堤處,因未遇潮退,故未能踏沙堤踏足此港境西極。走至沙灘盡頭,便是形態奇特的象鼻崖。在此可穿崖洞而過,相當有趣。步回沙灘,便覓路鑽進樹叢,尋覓荒廢了的普濟禪院的石對聯。三年前曾來過,依稀還記得石聯所在,略作尋覓,便在樹叢下找到其所在。掃走石聯上的枯葉,便可清晰讀出對聯上的刻字(「普雞翼之慈雲民康物阜,濟魚灣之法雨人傑地靈」)。此石聯雖未算是古蹟,但也為此地留點記憶吧。

離開煎魚灣,回到鳳凰徑,越過響鐘坳,下走便到分流西灣。經過梁氏宗祠後,便到士多幫襯阿伯的十元汽水。價錢是貴了點,但想到阿伯居於偏遠處,在此服務遊人,運輸費殊不便宜,十元也是值得的。至於士多旁的汾流學校,仍被廢棄著,不知何日能活化了。步過西灣沙灘,按路標上山,在半山俯瞰過廟灣及天后廟後,但來到石圓環這法定古蹟。

石圓環為石頭砌成的橢圓形,據說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早期的文物,與祭祀儀式有關,可見分流此地歷史悠久,應早有人在此活動吧。過了石圓環後,開始往分流角走,原想一探地圖上標示的「分流頹垣」,可惜山徑越走越模糊,草叢茂密,令人難越雷池,奮戰了大半小時,方得寸進,迫得放棄,只能轉到另一端看看那嶼西燈塔。看罷回到石圓環,接回主徑,繼續探遊其他分流古蹟。其中的雞翼角炮台,應早於清雍正年間已建成,至租借予英國後才棄置。炮台的石牆仍保留得不錯,站在其上,令人益發思古之情懷。

離開炮台,續探石筍奇石。其實除了石筍外,此石後的海邊山坡上還有不少奇石,包括大石台,可惜時間所限,未能盡遊。下走近東灣,有荒廢洪聖古廟,不過始終未知此廟和炮台可有關連。

步過寧靜東灣,上走接回鳳凰徑,開始踏上歸途。初段尚可欣賞狗嶺涌景色,後段為漫長的引水道車路,沿途只得一處山頭可俯瞰白角山岬,其餘無景可觀,令人只有不斷加快步伐,但也得花上個多小時才完成這引水道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