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芙蓉寶剎

30/7/2006 - 天陰轉晴

天氣欠佳,第二百次行程被迫押後,於是趁半天閒暇到荃灣芙蓉山,遨遊這個佛道勝地,逐一探訪聚立半山的寶剎。今次不算是山野遊,於是效法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三月台」,姑且稱之為第一九九次半旅程。雖有點胡來,但為了保留第二百次給更有意義的山野遊,這也沒法。

荃灣千色店後有81號小巴上山,總站便是圓玄學院,十分方便。這座建於五十年代的全真派道觀,包容儒釋道三教,所以供奉的神祠也相當多,除了三教的主聖釋迦牟尼、老子及孔子外,亦有三清天尊、關公、呂祖、觀音、和濟公,讓參拜者各式其適。另外還有供奉著六十神像的太歲殿,是全港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由此可看到中國宗教以包容接納為主,跟外國的主要宗教有很大的分別,因此亦很少聽聞教派間的糾紛。此外亦有靈位及灰位龕堂,方便信眾祭祀先人,難怪在這接近盂蘭的日子,廟宇顯得很熱鬧。整座建築,包含廟宇、佛寺、殿堂、水池和涼亭,景色也很不錯。

離開圓玄學院,沿車路略往下走,便來到西方寺。這座更為簇新的廟宇,設計得頗為巍峨雄偉,像中國式的宮殿多於潛心修行之地。其中樓高九層之佛塔,甚為觸目,可惜沒有開放讓人一登塔頂,否則景觀會更佳。整座建築佔地很大,亭台樓閣,裝飾得很華麗,難怪成為旅遊勝地。總的來說,置身其中令人感受到那富貴氣派,反而不大領略到佛門的莊嚴和清幽。

沿車路續往下走,便可按右邊指示牌沿小徑下走至溪澗旁的香海慈航。這處供奉觀音、關公和呂祖,規模雖小,但反有簡樸風味。溪澗對岸的東覺禪林,重門深鎖,不接待外客,真是可惜。繼續下行,沿途也有不少規模較細小的佛堂道觀,相信大部份都是在五十年代移居而建的,彼此聚集在這荃灣老圍一帶,令芙蓉山成為佛門道場勝地。

走了一段,便可步回車路,繼續下走,經過老圍公立學校,便可轉入右邊車路往東普陀。東普陀建於1932年,是區內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裝飾亦來得傳統。昔日曾廣納招待十方僧侶,一度為香港最多僧侶掛單的佛寺,寺名遠播。據說三疊潭這個優雅名字,也是由當年創寺的法師所改的,可見其地位之重要。相比西方寺,雖沒有雕欄玉砌,但簡單裝飾,更能展現佛門的清雅和莊嚴。參觀之際,正好有法師在誦經,陣陣梵音,更令人感到心境平和。

遊罷眾寺,便要轉往芙蓉山另一邊的寺廟群,步行前往頗費時,最簡單便是坐車回荃灣小巴總站,轉乘同一條街的85號小巴,直達竹林禪院大門。先往馬路對面的南天竺寺,一遊這座和東林念佛堂相連的寺廟。由於規模較細,而且從外面看全不起眼,難怪遊人稀少。走回竹林禪院,沿石級直登天王殿。繞過殿堂,進入庭院,便來到大雄寶殿。傳統的紅柱綠瓦,加上碩大的「南無阿彌陀佛」,散發出一份莊嚴的氣氛。由於接近關門時間,遊人較少,益發突顯出清幽雅緻的環境。離開竹林禪院,步出大門的石牌坊,沿車路上走至一座簇新的建築物,應該是快將落成的五百羅漢堂和紀念館。從此處眺望荃灣市區,景觀頗佳,相信將來定會吸引遊人到訪。

原想再探附近供奉姚大聖母的烈女宮,和觀音巖,不過已近黃昏,為免摸門釘,留待他日再遊吧。畢竟芙蓉山上廟宇林立,要續一探訪也不容易呢。